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中国校园文学 儿童文学
全部信息 | 文学作品 | 写作创作 | 著名作家 | 外国文学 | 艺术精品 | 演艺技艺 | 艺术明星 | 艺术院校 | 科技博览 | 发明专利 | 名著推介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文学作品 / 散文
学步桥(散文)【舒建勋】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17-4-26 发布时间:15:57:48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学步桥(散文)【舒建勋】

  走下当年赵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的丛台,不远处有一条河叫沁河。历史上这里河水荡漾,杨柳成荫,为赵国都城的一大景观。横卧在沁河上的那座桥,就是闻名遐迩的“学步桥”。
  我和许多人一样,最开始是从“邯郸学步”这个成语典故知道邯郸、进而知道赵国的。当年赵国有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叫赵武灵王,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推行了史上著名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学习胡人的服装和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从而使赵国军事力量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相传战国时期一位燕国人听说邯郸人走路威武大方,姿势特别优美,便不顾路途遥远专程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他放弃了自己原来的走路习惯,专心致志跟在邯郸人后面一招一式地学。后来这位燕国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成为千古笑谈。这座桥也因此而名。可以想象,当年贯通南北的这座桥,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该是何等的忙碌繁华。
  “学步桥”最早建于何时今天已经不得考证,只知道它原来是一座木质结构的桥。每逢汛期,河水暴涨,木桥常遭水毁,造成沁河两岸咫尺天涯,交通极为不便。明代万历四十五年改建为拱券型石桥,桥身全部用石头砌成,桥下设有七个桥孔,三大四小。桥身规模虽不算大,但结构坚固,造型美观。
  作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学步桥”在建筑风格上颇具艺术特色。
  “学步桥”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圆弧拱的造型,较之传统石桥在建筑形式上是一大创新。古代的石桥拱形大多为半圆形,这种建筑形式尽管比较优美完整,但因为拱顶造成桥高坡陡、车马行人非常不便。作为一条贯通南北的枢纽,“学步桥”的建造者采用了圆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为降低,桥面过渡平稳,车辆行人非常方便,达到了低桥面便于过往、大跨度便于行船的双重目的。而且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形式用料省、施工方便。“学步桥”一共三个大拱四个小拱,造型优美,均衡对称,远远看去,整座桥显得轻巧秀丽,构图完整,体现出古人建筑工艺和艺术审美的高度融合。同时,这种构造对于增加桥梁的稳固性,提高桥梁承载力具有优异的技术性能。
  然而,这座石桥最具特色的,还是它所蕴含的厚重历史文化。
  如今,这里以“学步桥”为中心,以邯郸历史文化为主线,利用古桥、雕塑、石刻、植物以及沿河仿古建筑,巧妙地将古赵文化与自然园林有机结合起来,浑然天成。桥两旁的栏板和望柱分别刻有历史人物故事和动物。“黄粱美梦”“指鹿为马”“曹冲称象”“鹬蚌相争”等历史故事塑像错落有致,散落在沁河两岸。桥旁矗立着一座“邯郸学步”高大雕塑,三个人物造型,出自《庄子·秋水》这则寓言故事,说的是燕国青年到邯郸学走路。只见前行的那位邯郸男子器宇轩昂,风度翩翩,步履优雅,携手情侣缓缓而行,神情飘逸且风流倜傥。携手男子的那位窈窕罗敷女侧身回看身后弯腰昂头,走不像走,跑不像跑的学步青年,禁不住掩面宛然一笑,整个雕塑形态逼真,把邯郸学步的内容表现得惟妙惟肖。
  燕国青年为了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不惜放弃自己走路的习惯,跟在邯郸路人后面一招一式地学。他学得很难看,身旁的许多看客指手画脚,嘲讽不断,但他学得很认真,很投入。尽管他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甚至连自己原来的走路姿势都忘记了,但相对于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人,这个看到别人优点便生羡慕之情的燕国青年甚至有点可贵。不过客观地说,燕国青年与其“亦步亦趋”,不如走自己的路。邯郸人的步伐优美固然不错,而燕国人的步伐也就未必丑陋,他完全可以雄赳赳气昂昂、充满自信地走进邯郸,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风采。“邯郸学步”告诉人们向别人学习不能生搬硬套、机械模仿,否则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会丢掉。
  由此不由得让人想起另一个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美女西施因心口疼痛皱起眉头,邻里丑女见状认为很美,于是便模仿西施捂胸皱眉,结果这种模仿不但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更丑。有爱美之心的东施学习皱眉头本是一次善意之举,由于事先不清楚自己与西施的差距,盲目效仿,结果适得其反,酿成了千古笑谈。因此,学习别人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站在雕塑前我想,这个燕国青年路远迢迢到邯郸学走路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后来我看到资料介绍,这件事情还果然事出有因,具体来说与“礼”有关。成书于周代的《礼记》是一部专门规范礼法的书,其中的《曲礼》篇是专讲行为举止的,有许多是关于走路的礼法,繁文缛节,不经过学习根本就掌握不了。而邯郸是赵国的国都,是个很讲礼仪的地方,所以这位燕国青年才不辞辛劳跑到邯郸来学走路。学习走路,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鸣玉佩。玉是古人品质、身份的标志。玉佩在身上,不仅是看的,还有听的意义。据说古人外出穿戴整齐后还要复查一下自己的容貌,听听玉佩发出的声音以后才能出门。通过走路的步伐使玉发出声音,既要走路,又得让玉发出美妙之音,这样的功夫,是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的。
  还有一种说法,燕国青年邯郸学步学的是舞步即来学跳舞的。据传春秋战国时的邯郸人很善于跳舞,当地有一种舞步叫“踮屣”,与现代的芭蕾舞相似。据说荆轲刺秦王告别于易水,太子丹为他送行时高渐离击筑,宋玉唱歌,这位从邯郸学成归来的舞师跳了一曲激昂慷慨的“踮屣”舞,令荆轲感奋不已。
  当然“邯郸学步”作为一个成语典故,有它约定俗成的含义。但“邯郸学礼”“邯郸学舞”之说对于激励人们矢志不渝、拼搏成才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随着沁河上新建桥梁的增多,学步桥在沟通古城南北交通上的功能逐步降低,然而它已经不单单是座桥了。桥侧那两位婀娜的身影,步履优雅的足迹,连同燕国青年正用四肢努力匍匐向前的形象,不经意间,让邯郸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地域版图的一颗璀璨明珠。
信息图片: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航 天 之 歌
若要停播视频,请右击鼠标,点去“播放”前的“v”即可
对本条信息点评:[非常喜欢] () [颇有教益] () [值得传告] () [感言或指错(见下面“留言评论”)]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