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内容: |
谁家新燕啄春泥(散文)【李根萍】
惊蛰过后,春阳一照,泥土变暖,地气上升,池塘边的柳条在风的呼唤下苏醒了。猫了一冬的人们刚在暖风中缓过神来,忽见燕子在空中翩跹飞舞,脑海中不由地涌现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 燕子从南方飞回,在空中盘旋观察选中谁家后,会先停在其屋檐下不停地叫:唧哩唧哩唧……儿时的我不解其意,心想你要住在我家就快进来吧,何必像个小姑娘一样矜持腼腆?善良的母亲喜欢与燕为邻,她告诉我,说燕子鸣叫的意思是“不吃你家米,不喝你家醋,只借你家屋檐住—住”。为了留住它,母亲还会特意叫我在堂屋或大门口墙上钉块小木板,以方便它筑巢。 我家位于半山腰,家门口有两口碧蓝如洗的池塘,还有大片肥沃的田野,每年总有许多的燕子飞到我家长长的屋檐下,陪我度过郁郁葱葱的春天,又陪我进入庄稼疯长的夏天,陪我度过孤独寂寞、向往外面世界的一个个夜晚。更有一对温情脉脉的燕子夫妻,在我家堂屋的墙上筑了一个精美的泥巢,双宿双飞,成了我家一对新的成员。 没多久,我发现泥巢里多出了4只小燕子。我做功课累的时候,就喜欢悄悄地来到热闹的巢下。这些小家伙挤在一起眯着双眼,正伸着黄口小嘴嗷嗷乱叫,其模样煞是可爱。燕子爸爸妈妈可是名副其实的飞行高手,它们穿花贴水,钻柳过巷,在飞行中捕食小飞虫。我有时看燕子飞行,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低飞时似乎要撞上人,它们却轻轻一振翅,擦人身而过,真令人拍手叫绝。 不一会儿,小燕子的父母飞回来了。巢里立刻伸出4个长长的脖子,张着4张小嘴巴着急地鸣叫。燕子妈妈或者爸爸,温柔地站在窝边给孩子们喂食,窝巢里立刻安静下来。这一幕感人肺腑的场景一次次重演,让我感受到这真是个幸福的小家庭。 我18岁那年的秋季应征入伍,要告别家乡、远离父母,像燕子一样在这个季节飞走了。天天陪伴在膝边的孩儿突然要远行,母亲就像舍不得燕子远走似的,恋恋不舍地拉着我的黄背包久久不松手,似乎一松手孩儿就不回来了。戴着大红花的我走远了,她仍在家门口的柿子树下叫着我的乳名,就像叮嘱即将南飞的燕子,孩子,你可要早点回来看看我啊。 连队建在闽南漳州的山脚下,常能见到燕子在田野上空盘旋。训练间隙,我躺在散发香味的高大桉树下,仰望着自由飞翔的燕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故乡,想起年迈的母亲……燕子,你下次去我的家乡,可否给我母亲报个平安?那时通讯极不发达,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打个电话要到市区的邮电局,与父母的联系只能靠鸿雁传书。加上部队保密等原因,想听听父母的声音,是很难得以实现的。我天天思念母亲,母亲也天天想念我……母亲思儿心切,不顾山高路远水长,在燕子南飞的季节,两次不远千里到连队来看我,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更促使我在军营安心扎根下来。 入伍3年后的秋季,我考入军校,即将告别连队,远离战友,像燕子一样要飞走了。亲如兄弟般的战友难舍难分,抱着我泪眼汪汪,我坐的车已经走出很远了,他们仍站在连队门口的桉树下不停地挥手:战友多保重,要常回连队看看啊…… 似曾相识燕归来。军校毕业后,在草长莺飞的季节,我并未飞回连队,也未飞回故乡,而是从一个部队到另一个部队,整天工作生活在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一年四季都难得见到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的春天,在燕子回归的时节,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这首歌,想起这些小精灵,想起故乡,想起慈祥的母亲,想起连队那帮情同手足的战友…… |
|
信息图片: |
|
信息视频: |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航 天 之 歌
若要停播视频,请右击鼠标,点去“播放”前的“v”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