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解放军报 光明日报
全部信息 | 文学作品 | 写作创作 | 著名作家 | 外国文学 | 艺术精品 | 演艺技艺 | 艺术明星 | 艺术院校 | 科技博览 | 发明专利 | 名著推介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 >> 名人档案 / 政治
文革中平息武斗干才李德生为何方兴即艾?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11-1-12 发布时间:8:06:10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文革中平息武斗干才李德生为何方兴即艾?

      从大别山走向革命征途
  李德生是大别山的儿子。他1916年4月出生在大山腹地一个叫李家洼的小山村里。李家洼属柴山堡地区,当时属于河南省光山县,即今河南信阳新县陈店乡。全村几十户人家,大都是穷人。由于家境贫困,他8岁时就成了替人放牛的放牛娃。9岁时,母亲因无钱医病去世,留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3年后,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柴山堡,他加入了共产主义儿童团,被推举为儿童团长。1930年2月,他告别父亲,参加红军。这时候,他还不满14岁。 
  李德生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交通队员、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他参加过伟大的长征,在战斗中受过重伤。他曾受张国焘的极左路线迫害,被开除过党籍,曾背负着不公正的处分三过草地雪山。7年的红军生活,使他历尽了磨难,但也砥砺了他的意志,增长了他的才干,他称之为“仿佛上了一次大学”,“读了一部战斗与生活的百科全书”,“打下了革命一生的基础”。 
      李德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团部传令兵、班长、排长、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转战川陕,投入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师交通队支部书记。同年6月因被指责否定张国焘的正确领导被开除党籍,1936年2月重新入党(1946年中共“七大”后取销被开除党籍的错误处分)。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通信排长、特务连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他在八路军129师的几年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职务,参加过开辟根据地的战斗,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多次反扫荡,打过许多硬仗,立下了许多战功。抗日战争8年,他从刘伯承、邓小平首长那里学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领导艺术,很快锻炼成为一个有智有勇的中级指挥员。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及二野担任旅长、师长。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第十七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和兰封战役,并率部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在襄樊战役中,所部十七旅在其指挥下英勇作战,活捉敌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康泽,被中共中央记大功一次。率部参加淮海战役后不久,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随后率部参加渡江作战,直取徽州、金华、杭州等地,并参加解放重庆、成都的战斗。 他带领部队鏖战中原,飞越长江天堑,进军大西南。3年的征程,他的部队歼敌数万,战功显赫,他也成了一个成熟的将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第十二军35师师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作战。1952年9月任十二军副军长,11月出任上甘岭战役前线总指挥,参加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战争时期,他先后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35师师长和12军副军长,率部参加过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及上甘岭战役。朝鲜战场的残酷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战争。中国军队以简陋的武器打败了装备先进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全凭的是智慧和勇气。3年的抗美援朝,他又为国家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4年,12军圆满完成任务奉命回国。在和平的环境里,已经升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努力致力于部队的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他领导的12军受到了军区和军委总部的表彰。1955年,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李德生奉调到高等军事学院--1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了三年,这对于身经百战的将领无异于如虎添翼。1960年返回部队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理论指导下,总结出了”郭兴福教学法”,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称赞,并于1964年1月由军委号召在全军学习推广,为提高人民解放军的训练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曾花了很多精力抓连队的军事训练,并且卓有成效。六十年代享誉全军、全国的郭兴福教学法就是李德生亲自下连队抓典型的产物。他在郭兴福身上倾注了许多智慧和心血,终使郭兴福教学法成为“军事和政治、理论和实际、行动和思想、战术和技术、演练和讲解、言教和身教都结合很好”的基层练兵法。郭兴福教学法受到了中国最高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全军很快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热潮,使得全军的大练兵、大比武运动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士兵的军事、政治素质显著提高。 
      1968年9月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4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1月任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8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1973年12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75年1月,李德生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辞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职务。

      文化大革命中独显身手
  李德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高层的赏识,被委以重任。1967年夏,周恩来紧急单独召见李德生,要他率部队负责解决安徽省的问题,制止武斗稳定局势。李德生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的努力下,用了不长的时间,安徽的各项工作都走上了正轨,“极左”造成的损失被减到最少,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呈现出上升趋势。 
  1969年,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与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兼管安徽的全部工作。在中央的几年里,他的人品和才干进一步得到认可,先是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71年又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他担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副主席。 
  1973年底,李德生被调到东北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在东北的12年中,他对军队建设和地方建设作了许多深入扎实的工作,获得中央和地方的高度赞誉。 
  1985年11月,李德生到新建立的国防大学担任政委及党委书记。1988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1990年离休。 
      “文化大革命”毛泽东调李德生到中央工作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选出的中央政治局25位成员里面,八届中央政治局成员30人中,只有12人继续当选。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成员,几乎全部包括在内。 
  然而,作为解放军一位军长,在九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接着不久,7月下旬,李德生被调到北京,参加中央工作,成为中央政治局、国务院业务组、军委办事组的成员,同时,仍兼任安徽省委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后来又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的变动,非常引人注目。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是毛泽东提名的。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调李德生到中央工作?毛泽东又是怎样考察李德生的?1967年7月14日至9月23日,毛泽东到华北、中南、华东视察,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就“文化大革命”发表了许多看法,尽管他没有改变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尽管他对事态的整体发展仍然充满信心,但是他确实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做“引导”工作,实际上是在纠正某些“左”的具体错误。 
  毛泽东在武汉“七二O”事件之后,于1967年7月21日乘飞机到上海。安徽武斗形势严重的时候,他同意调十二军到安徽,但是他不可能预见到十二军的工作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十二军从8月7日到安徽,30多天,就取得制止武斗、收缴武器的明显成绩。40多天,促进了两派的大联合,9月20日,举行两派20万人大游行。接着,十二军又举办造反派头头和省地市领导干部万人学习班,为实现大联合、“三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十二军在安徽的活动,通过十二军的报告,新华社的内部参考,不断送到中央。十二军的报告,两次被中央转发。显然,十二军的许多做法,特别是制止武斗、促进联合、解放干部、实现“三结合”,符合毛泽东讲话中有关纠正“左”的具体错误的精神,它得到毛泽东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 
  毛泽东选李德生到中央工作,也不是单从李德生在安徽“三支两军”工作的成绩,不是单看文字报告就确定的。他从许多方面调查情况,多次当面考察。了解了李德生的历史、年龄、身体、文化知识等许多方面,乃至从更多层面思考的。毛泽东后来亲自对李德生讲过,我不是只从南京军区,而是从多方面了解你的。 
  在李德生到中央工作以前,毛泽东两次当面考察李德生。 
  第一次是1968年10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的开幕式上。 
  10月13日,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周恩来宣布会议议程、人员组成和编组、会议开法。当时宣布的会议议程是:九大代表产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党章草案,国际国内形势,专案审查工作。周恩来宣布出席会议人员的编组名单。当他念到华东组列席的李德生时,毛泽东突然打断周恩来的话,问道: “哪个叫李德生?”这是因为毛泽东虽然在多次文字报告中,熟悉了十二军在安徽“三支两军”的情况,却未见其人。 
  周恩来曾在向李德生交待十二军到安徽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时,见到过李德生,后来又见过几次。他当即介绍说:“李德生同志,是安徽省革委会主任、十二军军长。”他随即向李德生招招手,说:“李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一下。” 
  李德生从列席人员的位置站起来。 
  参加会议的人也有点奇怪,毛泽东为什么对一位列席人员、一位军长感兴趣,不由得回过头来看李德生是个什么模样。 
  毛泽东当着众多与会人员,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 
  毛泽东这样亲切地询问到会同志,使人们想起战争年代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的亲密关系。毛泽东确实不认识李德生,而李德生当然认识毛泽东,并且从红军时期起,他多次在各种场合见过毛泽东。他对于毛泽东的点名,也感到有点意外。 
  “你是哪个地方的人啊?”毛泽东再次发问。 “我是河南省新县人。”李德生大声回答。毛泽东接着问:“你今年多大岁数了?” 李德生回答:“52岁。” 
  毛泽东转向与会人员,他说:“我看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我们不是通报了他那个整芜湖吗,芜湖整得不错嘛!那个芜湖问题可是复杂了。” 
  两个月前,毛泽东亲自确定转发十二军“整芜湖”的报告,芜湖制止武斗的经验,他是了解的。现在,他还要直接听听李德生的看法。又问李德生:“你们是怎么搞的啊?” 
  人们掉转目光,准备听李德生介绍经验。不料李德生只说了一句话:“就是大造舆论!”大家以为只是开场白,静了一会,却听不见下文。这才明白李德生讲完了,隔了片刻,引起一阵笑声。 
  毛泽东也笑了。他肯定李德生的经验,并且把这一话题引导到我党我军的历史经验:“是啊,就是要造舆论。我们共产党人闹革命,几十年了,就是靠造舆论。不然的话,怎么能拉起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搞那么多队伍。不做群众工作,你没有群众,也就没有军队,没有党,没有无产阶级政权。” 
  在宣布编组名单的时候,出现毛泽东同列席人员这样大段对话,是很少有的事啊! 
  毛泽东同李德生的第二次谈话,是在1969年4月,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 
  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李德生作为安徽省选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在念到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的名字时,毛泽东再次提出:“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 
  周恩来示意李德生,李德生习惯地戴好军帽,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周恩来笑着说:“德生同志,请你把军帽摘下来吧。” 
  李德生摘下军帽,露出一头浓密乌黑的寸发,宽宽的额头,微微谢顶。他端庄地面向主席台,十分精神。毛泽东看到这位参加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负过6次伤的老红军战士,正值壮年,体魄魁梧,红光满面,风华正茂,当时年已76岁的毛泽东不禁再次问道: “你今年多大年纪了?”李德生答道:“我53岁了。” “啊,53岁,53岁!”比李德生年长23岁的毛泽东,接连重复几遍。 
  党的九大和九届一中全会之后,许世友回到南京,陈锡联回到沈阳,李德生回到安徽。 
  回到安徽后,李德生按原定部署,以更大的干劲抓省里的经济建设。 
      周恩来亲自给李德生打电话:到北京工作
  周恩来亲自给李德生打电话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来工作。”李德生身兼党政军数职,努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三个三分之一”的要求去做 。 
  1969年7月下旬的一天,李德生正在召开安徽省委常委会,研究抓生产问题。忽然,他接到周恩来亲自打来的电话:“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调你到北京来工作。” 李德生感到很突然,便向周恩来说:“总理啊,我长期在军队,经验不多,比较适合在下面工作,是否请中央再考虑一下,我仍在安徽工作。” 周恩来在电话里答复道:“这是中央决定了的。请你尽快到北京来,来之前给中央办公厅打个电话,好安排飞机去接你。” 李德生简要地交代了一下工作,与各地市领导打了声招呼,便于7月28日乘坐中央派来的飞机赶到北京。当天下午3时,他来到中南海怀仁堂等候周恩来接见。 
  周恩来亲切地对李德生说:“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让你到中央来工作。现在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主要是在军委工作呢,还是主要在国务院工作?” 
  李德生考虑到这两年自己在安徽抓经济建设有些效果,就回答说:“我在部队时间长了,愿意干地方上的事。” 周恩来听了微微一笑,说:“中央已经决定了,你除了参加政治局活动外,还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和军委办事组的活动,同时仍然兼着安徽省、安徽省军区和十二军的职务。” 李德生刚到北京不久,毛泽东便要亲自接见他。被毛泽东点名请去面对面谈话,这对于李德生来说是生平第一次,兴奋中不免有些紧张。可是,当他走进毛泽东居住的房间后,紧张的心情便不知不觉消失了。毛泽东的房间没有什么摆设,满眼都是书,尤其是线装的古书特别多,连睡觉的大床上也堆着书。毛泽东的随和、简单使人感到亲切。特别是在谈话时,毛泽东随手拿起周恩来的老花镜,往眼睛上试戴了一下,还远近看看合适不合适。这个常人的举动更让李德生感到亲切。 
  毛泽东对李德生说:“你是十二军的,是南京军区的。我了解你,不是通过南京军区,而是通过其他同志了解的。他们都说你不错。” 
  李德生在安徽平息武斗、稳定局势的一系列举措,是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肯定的,他的才干和品质自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赏识。应该说,毛泽东对李德生的了解和赏识是从他在安徽的表现开始的,而其中周恩来慧眼识英才的推荐更为重要。 他们的谈话很轻松,周恩来在一旁不时地插话补充。毛泽东问李德生:“看没看过《红楼梦》?” 李德生不好意思地回答:“报告主席,我还没有读过。” 毛泽东认真地说:“要读《红楼梦》,我看了五遍才解开。《天演论》和《通鉴纪事本末》也要看。” 
  李德生当时并不能一下子理解毛泽东叫他读古书的用意。后来,他在实践中逐渐明白,这是毛泽东想让高级领导从历史中学会借鉴,博古才能通今。 周恩来向毛泽东谈了对李德生的工作安排。李德生说:“自己水平不高,怕不能胜任这么多重要的工作,安徽、南京的工作能不能免去?” 毛泽东把手一挥说:“不要免,一个也不要免。南京的不要免,安徽的也不要免。” 
  周恩来在一旁也鼓励道:“你大胆干。毛主席教导我们‘实践出真知’嘛!”  

      坚守良心遭四人帮围攻
  1972年,中央请新疆党政军领导干部到北京开会。在《五七一工程纪要》里,新疆被列为“借用”力量。会议的目的是清查“借用力量”问题,帮助新疆主要领导认识错误。没想到,会议后期江青插了一手,新疆主要领导顶抗她毫无道理的指责。江青发火,说他们态度不好,拒不认错。会议形势急转直下,传到新疆,派性大作,局势出现反复。1972年底,毛泽东、周恩来派李德生到新疆。毛泽东让李德生查清新疆有些什么阴谋活动。李德生去后,经过一年时间,基本查清,有的同志犯错误,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李德生认为,处理这个问题上有“左”的倾向,不仅对犯错误干部揪住不放,而且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当地批林整风有个流行语:上挂下联不绕中间。此外,还有派性没有解除以及经济工作没有提到应有位置的问题。李德生在座谈会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回到北京后他对新疆为什么会成为“借用力量”,以及新疆形势、干部群众思想状况与解决办法,向毛泽东写了报告,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1972年底,毛泽东借张春桥等人之口,提出林彪路线的实质不是极左,而是极右。 
  1973年春,毛泽东提出提前召开党的十大。政治局讨论候选人,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任副主席。毛泽东说:是否还增加一个啊,现在有老的、有青的,还应当有一个中年同志,建议从军队里找。当时政治局委员中符合这个条件的不多,后来,周恩来建议,由李德生任副主席,大家都同意。李德生说自己不适宜,提议李先念作党的副主席。李先念小声说,主席已经表过态了,你不要再说了。李德生就这样当上了党中央副主席。 
  1973年3月18日至5月18日,空军党委召开四届五次扩大会议,会议由周恩来、叶剑英领导和掌握。毛泽东也非常重视,政治局开会时,经常询问李德生空军开会的情况。会后对空军党委进行了改组。 
  1973年6月至7月,总后在李先念、余秋里主持下,揭发批判林彪、邱会作等人。 
  海军党委扩大会议由张春桥分管,开了四个月,还没有结束。总政工作组到了海军,被张春桥训斥走了。张春桥坚持批判海军司令员萧劲光,指责海军党委否定“文化大革命”,又延长了三个月。海军党委扩大会议先后开了两个年头,跨了四个季度,还不能收场。直到毛泽东出面,张春桥才不得不有所收敛。 
  李德生回忆:几个兵种的会议,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复杂情况。这是由于领导班子几经反复,时而这一些同志被认为有了问题或犯了错误,成了批斗对象;时而另一些同志又被认为有了问题或犯了错误,也成为批斗对象,反复“烙烧饼”,互相结怨记仇。再加上派性的干扰……有的同志对别人的问题,抓住不放,甚至无限上纲…… 
  1973年5月,总政副主任田维新与派到各兵种的工作组分析研究,向叶剑英写了报告。叶剑英认为符合实际,将报告印送中央政治局,并决定军委办公会议,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集体听取汇报,逐个加以解决。 
  1973年,毛泽东几次谈到批林批孔,虽然政治局并没有讨论,但两报一刊陆续登出批林批孔的文章。10月,江青在清华、北大发动“反击右倾回潮运动”,拉开批林批孔的序幕。 
  1974年1月12日,王洪文、江青将从毛家湾搜集的孔子言论,编成《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送毛泽东,要求转发,在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毛泽东批示同意,作为1974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下发前,江青以个人名义向海军、空军等部队送材料。 
  李德生觉得批林批孔不能搞乱军队,军队首先是稳定然后才是参与。总政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部队报刊在批林批孔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要按照中央两报一刊的提法。江青认为这是在唱对台戏,不批孔也是不批林,李德生反对批林批孔是不是上了林彪的贼船,他和林彪是一条路上的人! 
  1974年3月5日,江青、张春桥等人召集几个文艺单位开会,提出“放火烧荒”,提出要整顿军队。总政、八一厂等单位在同一天出现同样的大字报,李德生成了“大军阀”,是林彪集团的人,要揪李德生回北京批斗。因叶剑英抵制,才没有成行。而《解放军报》不能再编发稿子,被变相停刊近半年…… 
      李德生是因为清查“九一三”事件有功当上副主席的,他哪里想到他后来也会成为“林彪分子”。表面看,是“四人帮”对李德生下手,但实际上,是毛泽东对李德生清查林彪事件不满意。
      1973年7月10日,中央专案组《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上送。8月20日,中共中央一致通过并批准中央专案组的这个报告。但是,毛泽东没有批示“同意”,因为专案组并未找到太多林彪的罪行。中央专案组两个负责人李德生、纪登奎“专”得不行!
      1973年12月,毛泽东认为几位军区司令员或多或少有点问题。他在中南海驻地召开四天政治局会议,提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十天之内,李德生调到沈阳军区任司令员,总政主任自然没有了。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时,与许世友同为河南新县人。清查“九一三”事件的两员大将,李德生被调离北京,纪登奎则到了农业部,当了一名农业研究员。
      1974年9月,毛泽东认为:批林批孔中贴出的关于几位军区司令员的大字报,没什么新内容,分别找他们个别谈谈就行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不放心,又改变主张,由政治局召集大军区负责人开会,“解决”李德生、许世友、韩先楚等人的问题。这时周恩来病重,李德生在工作中又得罪了江青、张春桥。“四人帮”围攻李德生等人,强迫他们检查。会议编成几个组,每组批判一个人,李德生除了参加小组会,还在政治局全体会议上接受批判。王洪文说毛主席说的“或多”就是指李德生。最突出的是1970年5月19日林彪接见总政副部长以上干部,讲了一大篇话,李德生作为总政主任,表示受到教育、鼓舞。李德生解释说他没看出林彪言外之意,所以盲目吹捧了,但他与林彪除了工作关系,没有任何私人来往。会上追起来却没有完,非要查出阴谋活动,追查李在庐山到哪里串门,批林为什么批极左。其实,这样做主要是想从李德生这里突破,攻击周恩来。
      李德生只好沉默,沉默,再沉默。李德生回忆:每天开完批判会,回到京西宾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吃了安眠药也不能入睡。我想到,我们党内斗争,怎么能这样呢?事无大小,无限上纲……回想三年前,也是在京西宾馆,我们开会查处林彪事件。那时在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领导下,既把问题查得比较彻底,又严格区分两类矛盾,政策界限掌握比较稳妥……现在开我们的会,江青等人杀气腾腾,非要置人于死地不可。会议处于胶着状态,明显看出不检查不能收场,李德生只得违心检查,承认“推行林彪路线”,“上林彪贼船”。在他前面,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也被张春桥强迫承认“上林彪贼船”。之后,许世友、韩先楚也违心作了检查。
      李德生的家属子女也受到株连。他的二儿子李南征在二炮某基地任副连长,1974年3月经王洪文批准,从外地秘密押解北京,关在一间小屋里,与外界隔绝。冬天一床薄被,冻得打战,夏天蚊虫叮咬,逼他交代李德生的问题。夫人曹云莲也遭到大会小会批斗。
      李德生在中央工作几年,深感形势复杂。他调离北京,实际上已不参加中央活动。他写了一封短信,辞去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毛泽东批示同意。1975年1月,李德生在十届二中全会上辞去了党中央副主席职务。 


      “一身清”后老骥伏枥
  1976年12月,四人帮垮台,在清算四人帮祸国殃民的过程中,邓小平说:李德生同志一身清,在“四人帮”问题上没有牵扯。 
    1980年8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其彻底平反,1985年11月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著有《李德生回忆录》。 
  1980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发出文件为李德生平反,文件说对李德生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一律予以推倒;家属子女受到株连的,要做好善后工作,消除影响。1985年,历经风风雨雨的李德生从沈阳军区调到国防大学担任政治委员,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离休后的李德生仍时时关注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和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后,他深感自己也应该为爱国主义教育尽一份力。于是,他联络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各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建立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建立五年来,利用重大节庆、重要事件以及人们关注的热点等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启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他们更把工作重点放在广大青少年身上,下大力气举办各种有益活动,以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的精神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将军之志岂止在战场”。老将军李德生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所实施的爱国工程无疑又是一种创造,一项壮举。 
信息图片: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航 天 之 歌
若要停播视频,请右击鼠标,点去“播放”前的“v”即可
对本条信息点评:[非常喜欢] () [颇有教益] () [值得传告] () [感言或指错(见下面“留言评论”)]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