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学校联盟
全部信息 | 学校综述 | 教学实践 | 舞蹈天地 | 声乐世界 | 表演舞台 | 美术园地 | 文学作品 | 艺术精品 | 科技博览 | 名著推介 | 明星名人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 >> 专家巨擘
数学家吴文俊在世界数学领域独树一帜 独竖一峰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作      者:本网记者
作者电话:0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东单256号暂无
作者QQ:未填
作者Email:未填
联系地址: 
  
信息编号:10829 所属类别:专家巨擘
所属区域:北京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10-2-16 来源之IP:60.5.47.251 [ 查询 ]
请联系:暂无,暂无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数学家吴文俊在世界数学领域独树一帜 独竖一峰

      吴文俊(Wentsun WU),男,汉族,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世界著名数学家,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
      在几何定理机械化证明等研究领域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成就:几何机械化证明,代表作品:《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
  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扑学中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
  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
      对数学发展的预言:
  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对数学发展的预言:
  将来的数学,应该是走中国古代数学道路,而不是国际道路,这是一条总的趋势。
      生平简历:
  1936年8月—1940年7月,在第一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数学系学习并毕业.
  1940年9月—1941年12月 上海育英中学任教员.
  1942年9月—1945年12月上海培真中学任教员.
  1946年1月—1946年7月上海临时大学任助教.
  1946年8月—1947年6月上海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47年11月—1951年7月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51年9月—1952年9月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10月—1979年9月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6年因示性类及示嵌类的工作荣获国家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最高奖一等奖(其他两位一等奖获得者为华罗庚和钱学森)
  1957年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
  1958年邀请在195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爱丁堡)做分组报告(未能成行)
  1958年--1970年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副主任。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得科学大会奖
  1979年10月—1998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4年当先选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88年7月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专家小组的召集人, (未成行)。 
  江泽民为吴文俊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2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年荣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7年获自动推理的最高奖Herbrand奖
  1998年12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
  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邵逸夫数学奖
       对数学的贡献:
  吴文俊在数学上作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 
  1. 拓扑学方面,在示性类、示嵌类等领域获得一系列成果,还得到了许多著名的公式,指出了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他还在拓扑不变量、代数流形等问题上有创造性工作。1956年吴文俊因在拓扑学中的示性类和示嵌类方面的卓越成就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获。 
  2. 数学机械化或机器证明方面,从初等几何着手,在计算机上证明了一类高难度的定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定理,进一步探讨了微分几何的定理证明。提出了利用机器证明与发现几何定理的新方法。这项工作为数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将对数学的革命产生深远的影响。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3. 中国数学史方面,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是:从实际问题出发,经过分析提高,再抽象出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解决一大类问题的目的。他对中国古代数学在数论、代数、几何等方面的成就也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胡锦涛主席看望吴文俊吴文俊教授的数学研究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涉及到好几个数学领域, 在代数拓扑和机器证明两个领域有重大贡献,对数学研究影响深远。 前期自1947 年至70年代,以代数拓扑为主,他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1.示性类研究: 
  通过Grassmann流形对在30年代由瑞士Stiefel,美国Whitney,苏联Pontrjajin 和陈省身通过不同途径引入的示性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确定了名称,探讨了相应关系,并应用于流形的构造。他引入的上同调类,后来在文献中被称之为吴示性类,他提出的蕴含拓扑不变性和同伦不变性的两个公式,后来都被称之为吴公式。由于这些结果的根本重要性,在多种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如50年代德国的Dold, 60年代德国的 Hirzebruch苏联的Novikov并因而获Fields奖,美国的Bott 与Milnor等等。 
  2. 示嵌类研究: 
  他引入具有非同伦拓扑不变量的一种一般构造方法,并系统地用之于嵌入问题,引入了复合形示嵌类,并用同样方法研究浸入问题与同痕问题,引入类似的示浸类与示痕类。瑞士Haefiger由于在1958年听到了他关于上述示嵌类研究工作的讲学,于1961年将嵌入问题作了重要推广,因而成为瑞士主要拓扑专家。美国Smale应用他的工作于维数大于4的Poincare猜测,并因而获Fields奖。他后来应用关于示嵌类的成果于电路布线问题,给出线性图平面性的新的判定准则,与以往的判定准则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尤其是可计算。 
  应当注意的是他在1956年前完成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多年以后才显现出来,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引用。 
  后期始于1976年,从事机器征明与数学机械化的研究。 
  他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与常用的基于数理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显现了无比的优越性,改变了国际上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被称为自动推论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并因此获得Herbrand自动推论杰出成就奖。以下是14届国际自动推论大会上对吴文俊工作的介绍与评价。 
  “吴文俊在自动推理界以他于1977年发明的(定理证明)方法著称。这一方法是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领域的突破。”“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首先由Herbert Gerlenter于五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在吴方法出现之前的二十年里这一领域进展甚微。在不多的自动推理领域中,这种被动局面是由一个人完全扭转的。吴文俊很明显是这样一个人。”“吴的工作将几何定理证明自动推理的一个不太成功的领域变为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在很少的领域中,我们可以将机器证明归于一个人的工作。几何定理证明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 他引入的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吴方法是求解代数方程组精确解最完整的方法之一,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决很多问题,并实现在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中。欧共体资助的 POSSO计划(POlynomial System SOlving)中也有吴方法的专用软件包。吴方法还被用于若干高科技领域,得到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包括曲面造型,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分析,智能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图像压缩等。 八十年代末,他提出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整序方法,是目前处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完整的构造性方法。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微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偏微分方程组求解。 扩展了代数簇的通常局限无奇点情形的陈示性数于有任意奇点的陈类与陈数,且定义是可计算的,形成代数几何机械化的新篇章。他给出了多元多项式组的零点结构定理,这是构造性代数几何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论著:
  1 Wu Wen-tsün. On the products of sphere bundles and the duality theorem modulo two. Ann of Math. , 1948, 49 (2): 641—653.
  2 Wu Wen-tsün. Sur les classes caracteristiques des structures fibrees spheriques. Actualites Sci. Ind. , No. 1183,Paris Hermann & Cie,1952.
  3 吴文俊.Pontrjagin示性类,Ⅰ-V.数学学报,1953,3:291-315;1954,4:171-199;323-346;1955,5:37-63;401-410.
  4 Wu Wen-tsün. A theory of imbedding, immersion, and isotopy of polytopes in an Euclidean space.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65. (中文本:吴文俊.可剖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5 Wu Wen-tsiin. Rational homotopy type—a constructive study via the theory of the I-measure. Lecture Notes in Math. , No. 1264, SpringerVerlag, 1987.
  6 Wu Wen-tsün. On Chern numbers of algebraic varieties with arbitrary singularities. Acta. Math. Sinica, New series, 1987, 3: 227—238.
  7 吴文俊.我国古代测望之学重差理论评介,兼评数学史研究中某些方法问题.科技史文集第8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30.
  8 吴文俊主编.《九章算术》与刘徽(中国数学史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9 吴文俊.出入相补原理.见8,第58-75页.
  10 吴文俊.《海岛算经》古证探源.见8,第162-180页.
  11 吴文俊主编.秦九韶与《数书九章》(中国数学史研究丛书之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2 吴文俊.从《数书九章》看中国传统数学构造性与机械化的特色.见11,第73-88页.
  13 Wu Wen-tsün. Recent studie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athematics.(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 Berkeley,California, USA, 1986) 1987, 1657—1667.
  14 Wu Wen-tsün. On the decision problem and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orem-proving in elementary geometry. Scientia Sinica, 1978, 21: 159—172. (重印于 Automated Theorem Proving, after 25 years. W. W. Bledsoe & D. W. Lovelandeds. , 1984, 213—234.)
  15 吴文俊.初等微分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中国科学,数学专辑(Ⅰ),1979,94-102.
  16 吴文俊.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计算机科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17 吴文俊主编.刘微数学讨论班报告集.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8 吴文俊.几何学机械化方法及其应用.见17,第181-188页.
  19 Wu Wen-tsün. Mathematics-mechanization research No. 1—4. 1987—1996. (共收入吴文俊8篇论文,其中包括(1) A zero structure theorem for polynomial-equation solving,No. 1,pp. 2—12; (2)Mechanical derivation of Newton's gravitational laws from Kepler's laws, No. 1, pp. 53—61; (3)On the chemical equilibrium problem and equations-solving, No.4,pp.22-39.)
  20 吴文俊.吴文俊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信息图片:
信息音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歌曲: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妈妈的吻

我要点评:[分类错误] () [重复信息] () [非法信息] () [令人反感]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冀ICP备09018827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