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解放军报 光明日报
全部信息 | 文学作品 | 写作创作 | 著名作家 | 外国文学 | 艺术精品 | 演艺技艺 | 艺术明星 | 艺术院校 | 科技博览 | 发明专利 | 名著推介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艺术明星
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的艺术人生如花似锦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09-11-4 来源之IP:60.5.36.16 [ 查询 ]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的艺术人生如花似锦

      上世纪50年代,越剧电影《红楼梦》红遍大江南北,几代观众为之痴迷、垂泪,其中的精彩唱段脍炙人口,传唱至今。对剧中女主人公林黛玉的扮演者王文娟来说,她所塑造的那个柔弱多情的“林妹妹”,早已成了越剧艺术的经典形象。她的一生也已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越剧诞生百年、老艺术家八旬高龄之时,人们仍亲切地称呼她为“林妹妹”。
      不久前,在逸夫舞台连续3天举办的王文娟艺术回顾展上,步入耄耋之年的老艺术家清晰地回忆起点点滴滴的从艺往事,就好像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一般。她告诉记者,常有人问她:“你觉得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什么?天赋,勤奋,还是机遇?”她总是回答:“我认为是真诚。真诚面对艺术,真诚面对生活。一个演员要从台下做起,对人对事永怀一颗赤子之心。”
      一部相伴了一生的作品
      谈起《红楼梦》这部相伴一生的作品,王文娟有说不完的故事。1955年,徐进打算将《红楼梦》改编成越剧。有人说徐进异想天开,长达百万字,内容如此丰富的古典名著,要编成3小时的戏,谈何容易!即使剧本改好了,又有谁来演?这时王文娟挺身而出:“我来演,演不好,头砍下来!”听起来似乎是句戏言,但掷地有声的话语正反映了她的决心与魄力。1957年,上海越剧院又准备将越剧《红楼梦》改编成电影,她也是立了“军令状”才拿到剧本的。
      为什么那么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我喜欢她的待人,非常真诚,不虚假,很真,感情也特别深。”王文娟谈起了自己童年学艺的经历:“12岁那年,我离开家乡到上海拜表姐竺素娥为师。离开了爸爸妈妈,离开了弟弟妹妹,真的感觉骨肉分离、寸步难行。所以我很理解林黛玉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心态。”
      13岁就已登台演出的王文娟学艺格外刻苦,扎实的功底为她塑造角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她扮演的林黛玉,外形秀美清雅,感情纤细入微,却又不乏刚毅执着,洋溢着才华,充满着理想。“焚稿”一场戏中,王文娟将激愤的感情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叛逆精神,演绎得感人至深,并以她非凡的气质,别有韵味的唱腔,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远的芬芳。
      无法忘怀的猫耳洞演出
      《红楼梦》的耳熟能详,无疑是越剧的伟大成功,更是王文娟和徐玉兰两人标志性的辉煌。早在1948年,她俩就已开始了在越剧领域的合作。对王文娟来说,记忆最深的不仅有《红楼梦》,还有1953年4月她们奔赴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为中朝人民子弟兵的慰问演出,特别是那场在猫耳洞里的“午夜循环场”,更令老人没齿难忘。
      王文娟对记者回忆说:“一跨过鸭绿江,到处充满了战争的气氛,除了皑皑白雪,就是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炸弹坑。我们来演出的消息越传越远,等到开演时,前来看戏的战士到了一批又一批,戏开演后还在不断涌来。为了满足亲人看戏的要求,我们往往演了几场又从头开始。有一次,戏演到一半断了电,台上台下一片漆黑,不知是哪位机灵的战士打开手电筒带头往台上照来,结果,战士们热情的手电使演出得以继续下去。”
      王文娟说,虽然当时环境艰苦,演出条件差,但姐妹们从没退却,大家夜以继日地在战壕里、阵地上、病房里演出,一演就是8个月。有天晚上演《梁祝》,脸上的油彩一上妆就冰起来了,一开口,呼出的气也快冻成了冰,她一声“梁兄”出口,竟冻得嘴巴也合不住了。但望着那一张张出生入死、被硝烟和尘土熏黑的面孔,姐妹们毫无怨言。在残酷炮火的洗礼下,她们更加感受到和平的可贵,也感受到了灵魂被净化的幸福。王文娟也荣立了二等功并获得了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人物性格比个人风格更重要
      从朝鲜回来,王文娟进了上海越剧院。她潜心创作,陆续演出了《追鱼》中的鲤鱼精、《则天皇帝》中的武则天、《关汉卿》中的朱帘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杨八姐盗刀》中的杨八姐、《女飞行员》中的林雪征、《党员登记表》中的黄老妈妈等,被行内名家赞为善于塑造人物的性格演员。王文娟常说:“性格是人物的灵魂。在舞台上,让人物性格亮相,永远高于个人风格的亮相。”这是她坚持的原则,也是她成功的诀窍。
      文革中,王文娟被打入牛棚,受尽折磨,后又去干校劳动,被迫离开了舞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有可能饰演《四封信》中的妈妈,兴奋得彻夜难眠,并与家人一起商讨人物,设计动作。谁知没等彩排,戏被勒令停演,“四人帮”的爪牙居然说:“名旦上台是一种复辟,王文娟的上台会使人想起《追鱼》。”
      越剧电影《红楼梦》当年拍摄完并没有立即公映,王文娟忙于演出,一直没机会看。没料到该片后来被打成了“大毒草”,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拉去观看的。当林黛玉出场时,竟被介绍成“女阿飞”出来了,叫人哭笑不得。不过,随着剧情深入,场内观众被深深地吸引了。上世纪80年代初,影片才开始在全国上映。当时的上海,36家电影院,24小时连续播放,依然场场爆满,甚至在电影散场后,地上到处都是观众被踩丢的鞋子和袜子。
      “贾宝玉”为“林妹妹”做媒
      40多年前,《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和《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的联姻,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当年,孙道临特别痴迷越剧,尤其欣赏王文娟的表演,而王文娟亦是孙道临的忠实影迷。两人的心思被热心肠的张瑞芳和黄宗江、黄宗英兄妹俩看在了眼里,一再拜托“贾宝玉”徐玉兰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这段艺坛姻缘。成婚那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恰逢《红楼梦》拍摄期间。王文娟硬着头皮去找导演请假,但导演却让她拍完“黛玉焚稿”之后才结婚。
      1996年,孙道临亲自为王文娟投拍了十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王文娟由衷感谢丈夫为她圆了这个梦。王文娟告诉记者,去年年底,孙道临在家中平静地度过了84岁生日。他因面部三叉神经病患,出院后一直在家静养,目前的健康状况还不错,而且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只是怕触动神经,已经蓄起了胡子。“现在道临面部还时常会痛,他也不听医生劝,偏爱甜食,我也拿他没辙。”
      王文娟透露,孙道临现在很想完成四件大事:首先是出一套音碟,收录自己演唱的五六十首中外名歌;二是出版一本从影以来的图片集;三是出一本个人传记;四是在家乡搞一个电影艺术馆。王文娟略显遗憾地说:“现在都只能搁下了,等我忙完回顾展后,再全力帮助他实现这些心愿吧。”
      一定要让学生超过老师
      在艺术回顾展的排练期间,王文娟一再告诫学生:“青年演员要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学习传统,要用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勇气去突破传统。”她认为,上海越剧之所以历久不衰,最重要的是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使观众觉得有看头。如果停滞不前,没有新意,观众就很容易流失。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定要超过老师十倍百倍。
      有“小王文娟”之称的王志萍感慨地说:“老师一直引用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话来鼓励我不断超越。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蝴蝶梦》和《春香传》。”姚建平也说,她原是个唱京戏的,王老师收她为学生,是她艺术上一个重要的起点。老师总是说:“你们不但要学像我的唱法,而且要唱得比我好,比我美,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舒锦霞满脸虔诚地说:“我在拜师的时候,别人叩3个头,我给老师叩了6个头。3个头是学艺术的,3个头是学老师的人品。”她回忆起与王老师相处的几件往事:记得当时排练《李三娘》,老师总是不诲地加以点拨。一次看戏,老师中途要上厕所,特地从后面绕了一个大圈子,为的是不挡住后面观众的视线。还有,老师从自己省吃俭用的积蓄中拿出4.5万元支援村里修水库,要故乡领导多为农民办实事。这一切,都让舒锦霞看到了老师朴实而高尚的内心世界。
信息图片: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王文娟.越剧.红楼梦: 黛玉葬花
若要停播视频,请右击鼠标,点去“播放”前的“v”即可
对本条信息点评:[非常喜欢] () [颇有教益] () [值得传告] () [感言或指错(见下面“留言评论”)]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