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欣悦商亭
全部信息 | 文学作品 | 写作创作 | 著名作家 | 外国文学 | 艺术精品 | 演艺技艺 | 艺术明星 | 艺术院校 | 科技博览 | 发明专利 | 名著推介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演艺技艺 / 舞蹈
朝鲜族舞蹈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跳法特点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09-10-18 来源之IP:121.24.246.157 [ 查询 ]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朝鲜族舞蹈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跳法特点

    朝鲜族舞蹈流传在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黑龙江、辽宁等省的朝鲜族聚住区。朝鲜族是从事水田种植的古老民族,其民间舞蹈具有农耕劳动的特征,它是在古 代的扶余、高句丽及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后又在中国东北地区的 特定环境中,育成具有风韵典雅、含蓄等特色的舞蹈。 
  朝鲜族舞蹈动作多为即兴性的。其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 和谐一致,长于表现潇洒、欢快的情绪。其伴奏音乐旋律优美,节奏多变。 
  朝鲜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农乐舞、假面舞、剑舞、长鼓舞、扁鼓舞、扇舞、 拍打舞等。 
    农乐舞  是朝鲜族表现农耕生活内容历史最长的舞蹈,它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狩 猎活动,后发展成为农事劳动中的自娱性舞蹈形式。农乐舞分情节表演与技巧表 演两种。其表演队伍,均由持小锣的舞者指挥,一般队伍由29人组成,先导者持“ 令旗”或“农旗”,后面是乐队及扮演的各种人物,其中有唢呐、太平釜、上剑、 副剑、从剑、■、首长鼓、无杖鼓、首鼓、副鼓、首法鼓、副法鼓及官吏、猎人 、执事、农妪、假女、舞童等。舞蹈中“象帽”(戴一种斗笠)的表演别具一格, 舞者头戴系有长短两根飘带的特制斗笠,边击小鼓边转动飘带起舞,同时将舞蹈表 演引向高潮。农乐舞的伴奏音乐,由12段曲调组成,音乐欢快热烈,舞蹈风趣活泼 。 
    假面舞  是戴假面具表演的男性舞蹈。其表演综合了唱诵、对话、舞蹈等艺 术形式,并具有戏剧性。假面舞多用于表现讽刺性内容,情节活泼、幽默。表演分 7幕12场,每一幕有独立的内容。现在表演一般取其中部分情节和动作,在节日及 其他娱乐的场合表演。舞蹈节奏为“打令”和“古哥里”。伴奏乐器有箫、笛、 鼓、长鼓、三弦琴等。 
    剑舞  又称剑器舞,是手持短剑表演的女性舞蹈。短剑的剑柄与剑体之间有 活动装置,表演者可自由甩动、旋转短剑,使其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优美的舞姿 相辅相成,造成一种战斗气氛。舞蹈节奏为“打令”。剑舞原为男性舞蹈,经长期 流传,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缓慢、典雅的女性舞蹈。其种类较多,一般为4人舞。还 有一种由流浪艺人流传下来的少年剑舞,其风格似武术,具有战斗性。 
    长鼓舞  是身挎长鼓表演的道具舞蹈。男女均可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 ;男性长鼓舞风格潇洒、活跃。此舞来源于农乐舞中的单人表演,经演变后,成为 独舞、双人舞和群舞,在朝鲜族广泛流传。所用长鼓两端鼓面分别为高、低不同 音色,舞者两手同时击打出各种不同节奏的鼓点。其音乐曲调多样,音乐节奏为4 4 、〖SX(〗12〖〗8〖SX)〗 、〖SX(〗18〖〗8〖SX)〗拍的“古哥里”节奏。 
    扁鼓舞  持扁形鼓表演的道具舞蹈。扁鼓原为朝鲜族古老的打击乐器,后发展 成为男女舞者胸前系鼓而舞的舞蹈。表演时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扁鼓,边击边舞 。女性扁鼓舞多为独舞,舞姿优雅;男性扁鼓舞多为群舞,动作大方、有力,具有强 烈的战斗性。舞蹈节奏根据主题和情节的要求而不断变化。 
    扇舞  持花扇表演的女性道具舞蹈。源于古代巫女活动及民俗活动中的扇 子表演,后发展成为单扇舞、双扇舞两种形式。扇舞动作细腻,节奏变化多,它以 朝鲜族女性舞蹈活泼、优美的特点表现纯朴、善良的民族精神。 
    拍打舞  是表现渔民喜获丰收的舞蹈。舞者扮为渔夫,作乘船姿态,随“安旦 ”节奏用手掌拍打胳膊、双腿及胸部两胁,表达喜悦之情。其动作激烈,情绪欢快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鲜族舞蹈艺术得到蓬勃发展。许多朝鲜民间舞蹈 经专业工作者加工、整理后搬上了舞台。农乐舞、剑舞、长鼓舞等也都以新的内 容和主题在舞台上表演。专业舞蹈工作者还创作了舞剧《为了永久和平和幸福》 、双人舞《弓舞》以及独舞《养猪姑娘》等。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朝鲜族舞蹈编 导、演员和教员,出版了《朝鲜族舞蹈基本动作》等教材。
中国朝鲜族舞蹈是固有朝鲜民族舞蹈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合理的继承与发展。其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作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速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
        植根于朝鲜半岛的五千年悠久舞蹈文化,终因半岛的分裂和同胞们的大量外迁,形成了现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和中国朝鲜族这三大流脉的舞蹈文化。因此,今日朝鲜民族舞蹈的风格,不仅朝鲜南北殊异,朝鲜族也因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而呈现着它的独特风采。这样,如何正视朝鲜民族的这一既成事实,同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冷静地分析、反省这三大流脉间的同异点,取长补短,努力探索出一条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成为摆在朝鲜民族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
      一、作为朝鲜传统文化的一个原初的观念形态,就是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多神教的自然崇拜意识。在朝鲜民族的观念形态中,天道、地道、人道皆归为一,自然与社会是合一的。这样的观念形态,最终形成了朝鲜传统文化的内向性特征。即:将佛教、道教、儒教三种思想融为一炉,形成“天人合一”的原初的哲学思想,并且控掘影响社会存亡、人心向背的社会根源,力求舍“小”我而全“大”国,实现个人与社会、社会(个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统一。
    朝鲜民族的这种文化特征,在舞蹈中,就体现为“和谐”“张驰”“谦让”和“含蓄”的审美特征。具体而言,朝鲜民族舞蹈的形体美,基本表现在上体与手臂的舞姿上。尤其是侧转身、内含胸、弧弯臂等舞蹈动作,将舞者的全部身形呈现为含而不露的姿势。结果,其动作就把温柔、细腻、优雅、详和、缓慢、稳重等诸多表演内涵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出了一种谦和忍让的审美特色。
    朝鲜民族舞蹈在历史上还和朝鲜的风土地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其舞姿表现为终章型、哄诱型、解开型等动型特征。另外,又结合不同的节拍、速度、节奏、音高等音乐成份,产生了非常美妙的表演效果。同时,又以急迫的破格美、浓闲的空白美,滋生出了朝鲜民族舞蹈独特的味与趣。这种味与趣,最突出地体现在“僧舞”“太平舞”“闲良舞”等朝鲜古典舞蹈之中。
    但是我们不应忘却,朝鲜民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并不仅限于此。朝鲜文化发展至三国时代,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这时期的朝鲜文化,因不同地区的气候、风土和社会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性格、气质、心理的差异,最终派生出了特征相异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这三大文化圈。其中,代表山岳地带非农耕文化的高句丽舞蹈,具有粗犷、雄健、豁达的男性性格特点;而代表平原地带农耕文化的新罗舞蹈,则具有细腻、柔顺的女性性格特点。另外,百济舞蹈兼具这两种性格特点,体现着中和、和谐的审美特色。
    我们探究朝鲜古典舞蹈的起源,就会发现,民俗舞蹈是朝鲜舞蹈的最早胚胎。追溯历史,我们还可以看到,从高句丽舞蹈滋生出了许多朝鲜民族的传统舞蹈,并形成了作为朝鲜舞蹈一个支脉的典型的审美特征。譬如,在高句丽的“刀舞”中就有单刀舞、双刀舞、轮刀舞等多种舞蹈形式。这种舞蹈以快节奏的敏捷动作,体现着一种恢宏的魄力和惊人的张力。这在黄海道安岳第三号坟墓和八青里坟墓群的壁画中可窥其一斑。我们所熟知的“黄苍舞”(刀舞)在公元七世纪创作完成,而高句丽的刀舞,却早已出现在公元四世纪。由此可见,朝鲜民族刀舞的渊薮是在高句丽。此外,在旧时高句丽的一些坟墓群中,还完整地保存着生动描绘“弓舞”“枪舞”等舞蹈动作的壁画作品。据《乐学规范》、《高丽史·乐志》记载,“动动舞”早在高句丽时代就已盛行。另外,我们从高句丽的“西瓜游戏”“扇舞”中寻觅到现代“西瓜舞”“扇舞”的影子,我们还可以通过高句丽古坟壁画(中国吉林省集安)所描绘的“长鼓舞”,探寻出朝鲜民族长鼓舞的刍型。
    通过以上考证,我们证实了高句丽舞蹈是朝鲜传统舞蹈的源流之一。由此,我们在研究朝鲜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与舞蹈历史时,就应全面考虑到朝鲜民族舞蹈因其地域、时代的差异,而赋予作品复杂多样内涵的情况。
    笔者在此谈及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今天,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朝鲜族,他们的舞蹈都具有快速敏捷、粗犷有力、明朗奔放的审美特征、都超出了单纯的“朝鲜舞蹈十芭蕾舞”的模式,深刻体现了高句丽人的性格、气质及审美意识。同时,他们的舞蹈又与西方舞蹈自由奔放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今天朝鲜民族舞蹈的重要流脉。
      二、19世纪中叶起大量涌入中国的朝鲜同胞,伴随着他们富有开拓性的艰苦生活,迈出了创作朝鲜族舞蹈的第一步。
    步入延边等地的朝鲜人,最初大多来自临近延边的咸镜道、平安道,后来,庆尚道、全罗道等地也有移民涌入延边。这样看来,最初的中国朝鲜族舞蹈是以咸镜道、平安道的民间、民俗舞蹈作为其创作基础的。只是这时期的朝鲜族舞蹈,是在缺少专门的民间艺人参与,缺乏宫廷舞蹈或其它传统舞蹈经验(另外还没有剧场)的情况下展开的,因而很难充分发挥他们的舞蹈特长。但不管怎么说,当时朝鲜族舞蹈文化,是在尚未系统地继承朝鲜南部宝贵的舞蹈传统的情形下,为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文化,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也正因如此,朝鲜族舞蹈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呈现出了与朝鲜半岛舞蹈显著不同的风格特色。
    中国朝鲜族舞蹈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制、蔑视、欺辱,遭到了许多次政治冲击,因而在自觉不自觉中萌生出了强烈的抵抗意识。
    与此同时,由于朝鲜族大多生活在偏僻、险恶的山岳地带,其性格气质多变得坚忍耐苦、粗犷耿直,因而在舞蹈中,朝鲜族人民也就追求一种快速、敏捷、勇猛的舞蹈风格。譬如,延边安图县长兴村朝鲜族农乐队在1938年的精采表演,就很真实地表现了朝鲜族的原生心理状态,表现了朝鲜民族淳朴的性格美与行为美。另外,自延边变为抗战最前线起,反映这一民族斗争的舞蹈大量涌起,其舞蹈体现着一种高亢、激越的风格。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时期,朝鲜族人民创作出了一系列赞美新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调的舞蹈作品,体现了一种明朗欢快、生机盎然的崭新风格。
    朝鲜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发展,还得之于汉民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作用,同时,还来自前苏联的芭蕾舞和日本的现代舞的深远影响。尤其是,朝鲜舞蹈家崔承喜创造并推广的朝鲜民族舞蹈的训练方法与编创方法,更是直接影响了朝鲜族舞蹈理论与实践。
    今天,值得我们庆幸的是,我们朝鲜族舞蹈,仍然保存着朝鲜民族舞蹈固有的姿式、身形,即手与脚、臂与腿的动作配合,发、肩、胸、腰等部位应持的和谐姿式。譬如,不叉开双膝而内屈膝,含胸直、斜转身形。另外,手臂的动作基本上采用“举、顶、背、缠”等多种姿式,并且以“终章型”“哄诱型”“解开型”等舞姿,巧妙地体现“静中之动”的美感,表现“快速与缓慢的交替美”“点与线的曲线美”“张驰相间的空白美”。
    我们对以上朝鲜族舞蹈特色,从形态上可归纳为“笔立脚尖”、“斜点脚尖”、“踮脚尖碎步行”、“挺胸仰身”、“用弓身和直身动作造型”等舞蹈动作。从韵律上看,其舞蹈结合了体现静态美的终章型舞姿和体现动态美的解开型舞姿,从而以快速的启动与停顿,优美的抛物线与形体的力度等变化动作,表达急骤澎湃的内心激情与深刻的情感内涵。另外,象分腿跳跃、燕式腾飞、翘脚尖旋转、并腿空中旋转等技巧动作,更符合现代人借助舞蹈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其独特审美价值。另外,在利用舞台空间方面,朝鲜族舞蹈也同其它舞蹈一样,以地面的舞蹈动作为主,同时充分利用舞台的上、中、下自然空间,起到了拓展审美空间的良好效果。这最突出地表现在,新近创作的男性群舞“呼喊”,“暮春”,女性群舞“处女地”等舞蹈作品中。
    传统是湍流于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一条河流”。它不仅是前辈们留下的历史,而且是后人们进行创作活动的起点。同时,传统作为现实活动主体所设定的价值关系,只要人类的创作活动得以延续,那么这种价值关系的确立与更新,一刻也就不会中止。由此可见,我们若想让朝鲜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成为更高层次的舞蹈艺术,首先就必须很好地学习虽难言其丰却十分珍贵的朝鲜传统舞蹈艺术,在具体舞蹈实践中,坚持严谨、科学的创作态度,最终创作出大量令世人瞩目的优秀舞蹈作品。
信息图片: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朝鲜舞蹈《苹果丰收》(三个版本)
若要停播视频,请右击鼠标,点去“播放”前的“v”即可
对本条信息点评:[非常喜欢] () [颇有教益] () [值得传告] () [感言或指错(见下面“留言评论”)]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