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本站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  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学校联盟
全部信息 | 学校综述 | 教学实践 | 舞蹈天地 | 声乐世界 | 表演舞台 | 美术园地 | 艺术精品 | 文学作品 | 科技博览 | 名著推介 | 明星名人 | 人生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艺术精品 / 绘画
国画鼻祖徐悲鸿的经典奔马图 我要留言/查看评论
作      者:本网记者
作者电话:0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东单256号暂无
作者QQ:未填
作者Email:未填
联系地址: 
  
信息编号:10173 所属类别:艺术精品 / 绘画
所属区域:国内 人气指数:
发布日期:2009-6-30 来源之IP:121.24.168.23 [ 查询 ]
请联系:暂无,暂无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
信息内容:

            国画鼻祖徐悲鸿的经典奔马图

      徐悲鸿先生(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五三年)具有广博而精深的艺术修养,精于素描、油画,在中国的人物、动物、山水方面富独创精神,为现代中国画开辟了新境界。
  其动物画写跃狮及鹰鹫之威猛,写白鹅之皎洁,写引吭长啼之雄鸡,写争食之鸭,写懒猫,写鸬鹚,无不笔法爽健而形象精确、神气生动;发扬了中国水墨写意画传统的笔墨技巧,又决不落前人之窠臼。在其动物画中尤以画马著名,最少国内外评论家、收藏家所推重,此亦非偶然,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是他画的马鲜明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精神,而这种感情、精神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愿望息息相通,自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欢迎。他画的马都是无鞍,无缰的不羁之马,或奔驰于秋草遍山的大野,或伫立帐望于春风柳岸,或渴饮于长河,或留连于芳草,和我国古代画家笔下所写皇家养马场的群马或是由圉人牵引的外邦贡献的名骥,在意境上都大不相同。徐先生笔下的马是渴望自由,渴望奔驰前进的象征,主要表现:马的豪迈的气势和不辞劳瘁的精神,有时也反映了怅惘和焦灼的情绪,这是他画中马的精神状态,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心俏和个性的表现,更吻合着那个时代的特征。
  从他某些画马的题句看,就更主题突出,加深我们对画家创作思想的理解;如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至抗日战争爆发以前,他画马常用的题句有:
  “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
  “问汝健足果何用?为觅生刍尽日驰。”
  “哀吗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从前两条看,表面好象是对生活不满或个人才能不能发挥的“牢骚”,但我们如果联系具体的时代背景看,东北沦陷,流亡到关内的千万人民和生活在“不抵抗国策”下的热血满腔的爱国志士们,看到画上飞奔的骏马,而题句却是“此去天涯将焉托?”“问汝健足果何用?”能不触动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伤并立志奋发有为?至于杜甫的名句“哀鸣思战斗……”的辞意更为明显,正是鼓舞积极抗战的悲壮号角。
  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悲鸿先生在一幅奔马上曾题有这样的诗句:“本是驰驱跋涉身,几回颠踬几沉沦。为寻尝胆卧薪地,不载昂藏亲善人。”对侈谈亲善的投降派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一年,他在南洋和印度各地举行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献劳军或救济难民。在这一段时间,他画的马受到广大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当然画上的题句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不再带有以前那种凄惶愤慨的情调。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他虽在病中,还是画了许多意气风发的奔马,歌颂祖国的前进和新生,并有题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画马的思想意境(包括题句)虽有引入注目的变化,但总的看却正是时代的镜子,反映了人民群众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心声。
  其次是他画马的艺术成就和他的创作道路关系密切,很值得注意。他在艺术上学习、成长、发展、成熟的年代,正是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激烈动荡、转变的时代。在绘画方面,存在着悠久的民族传统和强烈的西画影响的矛盾,新思想内容与旧形式的矛盾,革新、保守、折衷、盲目搬用或简单揉合等各种倾向的矛盾。徐悲鸿先生虽学通中西,但他创作的主导思想始终坚持反映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坚持革新创造,反对盲从、保守,坚持发扬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传统,同时吸取外来有益因素,以发展、丰富传统艺术的表现能力。在他画马的实践中,创造性地体现了这些精神、原则,既充分地发挥了“以形写神”和中国水墨写意画富有生动节奏变化的笔墨技巧,又做到豪放与精微相结合,表现了作者的个性和时代的脉搏。所以他画马的成就也鲜明反映了他的值得重视的创作道路。

注:杜甫作《秦州杂诗四首》之一,“南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信息图片:
信息音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歌曲:
  
信息视频:
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妈妈的吻

我要点评:[分类错误] () [重复信息] () [非法信息] () [令人反感] ()
留言评论:

. 友 情 链 接 ●   流 行 网 站 .

关于我们 | 服务协议 | 免责声明 | 意见建议 | 留言反馈|
Copyright © 2005-2008 www.dangdai.org   ★京ICP备08007071号 冀ICP备09018827号   ★本网站邮箱:dangdaiw@163.com